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评论员 鲍南
进入暑假,五花八门的少儿培训项目又火了起来,其中数编程风头最劲。许多培训机构宣扬“不学编程就是新一代文盲”,引得大量家长趋之若鹜。
“少儿编程”听上去很美,其实与职业编程是截然不同的东西。专业程序员一般都需要掌握JAVA、C++、Python等编程语言,离不开高中以上的数学、英语基础。而少儿编程的课程,基本就是一些可视化的游戏、程序、积木,与真正“写代码”并不相干。与此同时,很多培训机构既无教育资质,又没既懂教育又懂编程的老师,只是想蹭热点、赚快钱。当求“快”的从业者遇到需“慢”打磨的教育,教学质量恐怕难以保证。可以说,当前的少儿编程多是“噱头”大于“干货”,基本是“愿者上钩”的生意。
事实上,许多家长也知道少儿编程培训大部分是“绣花枕头”,但在“升学加分”的诱惑面前,又不由自主地往里扎。近年来,比拼编程能力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悄然走红,许多中学乃至高校都将这一竞赛的成绩作为录取重要指标。功利心驱使下,家长纷纷开始抢跑,带起了“剧场效应”,令“编程教育”越来越呈现全民化、低龄化的趋势。大量孩子被逼无奈,上课开小差、学习穷应付,最后憎恨编程、半途而废。
编程发烧、机构点钞,规范少儿编程的狂飙突进,关键还是要明确解绑编程与升学的关系。曾经,异化的“奥数热”引发了全社会对于超前教育的反思,最终教育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办法,一步一步将奥数成绩与考试加分脱钩。顺着这样的思路,对于“编程热”同样应当疏堵结合,一方面正本清源,尽快让竞赛回归学科教育,弱化功利诱惑;另一方面优化供给,通过在校园内开设编程课程的方式,明确教育标准。多管齐下,引导家长们先冷静下来,方能中断功利教育的循环,解开教育焦虑的心结。
“编程”没有原罪,令兴趣成为孩子的导师,让少儿编程教育健康茁壮成长,于长远的人才需求来说,也善莫大焉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及图片均采集来源于网络,并无商业使用,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。